使用 Bancor v2感想

去年夏天開始, Defi 熱就一路燒到了今年,我算是很晚很晚加入這個「農夫」行列的了,一直到今年三月份才開始放一些資金到所謂的Farming Pool之中。

在搜尋我個人有興趣的 Pool 時,我看到了這個 Bancor V2 主打解決的 Defi 最擾人的 Impermanent Loss 問題。他們有請第三方(TopazeBlue)分析他們的經濟模型,如果想要深入了解,那篇會是個不錯的文檔(連結)。

簡單來說,他們的創新在:
1. 所有 Pool 都是對 BNT 的:ETH<>BNT, LINK <> BNT, ….
2. BNT 是中介貨幣,用來轉介其他 Pair
3. 要轉換 token 的話,會同時更動兩個 Pool
4. BNT 的供給是動態的,所以用戶可以單邊提供 Liquidity。當單方面提供 Liquidity 時,BNT 會自動 Mint。但是他們也會提供 reward 來鼓勵大家把 BNT 放回 Liquidity Pool。這樣就算多 Mint 的 BNT 也可以控制在市場的量是被控制的
5. Trading Fee 會有部份被用做 Insurance。這個用來擔保 Impermanent Loss
6. 當擠兌發生時,超出 Insurance 的部分會藉由 BNT 超發的給付

換句話說,他們提供單邊 Liquidity provide 的服務,且利用 trading fee 來保障 Impermanent Loss。這對我來說誘人的地方在於,我可以把 ETH 存入然後就躺著賺 trading fee 而且不用擔心 Impermanent Loss。畢竟市場的 token很多,但我敢放心一直把錢放著的 Token 老實說可能沒幾個。

於是乎,我放了一些錢在裡面。在真正使用之後,有一些我個人喜歡的點:
1. 他們在乎長線,所以他們 protocol 設計上要用戶鎖倉 100 天才能有100% 的 Impermanent loss protection(一天 1% 增加,中間也可以領出就只是可能會有 loss)
2. BNT reward。
3. 從他們的 Data 來看,這邊的交易量快要跟 Uniswap 差不多了

當然,相較其他 AMM 平台,他也有一些缺點

  1. 很多 Token 無法 Provide liquidity。像是穩定幣,他們 space 幾乎一直是滿的。他們為了不讓 Token 跟 BNT 的比例太失衡,所以有限制吧,所以必須要有人 lock in BNT 才能釋放 Token liquidity space。不過會來的人大家都是想提供單邊 Liquidity,所以可能 BNT 的供給是一直不足的
  2. 較低的 APY。跟其他平台相比,這邊的獲利算是蠻低的。我同時在 Bancor 跟 1Inch 放入了約 $8000 跟 $5000,目前來說,在放了約一個半月後,只存粹比較 reward profit 的話,1Inch 大概有 $540 而 Bancor ,即使在初始資金多了 $3000,也只有約 $220($50 ETH trading fee+ $166 BNT reward)。不過把 Impermanent loss 也考慮進去的話可能就不一樣了。因為這期間 ETH 勢如破竹的漲,所以我的 ETH/1Inch 比例從最初的 1.5 ETH 掉到剩下 1.26 ETH 了。如果把現有總值 / ETH 價格來說,我是虧損了 ETH 的。然而 Bancor 只要我繼續放到 100 天,基本上我是肯定可以領回完整的量並且加上利潤的。

長遠來說,我個人會有點擔心 BNT elastic supply 的經濟模型到底可不可行。我想 stable coin 的 Pair 一直無法存入應該可以算是該模型可能有瑕疵的證據。其他來說就是機會成本的問題,如果 ETH 價格沒有漲這麼兇的話,在其他平台應該是能夠獲取更高利潤的。

--

--

Get the Medium app

A button that say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and if clicked it will lead you to the iOS App store
A button that says 'Get it on, Google Play', and if clicked it will lead you to the Google Play store